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戒表解(三)——淫戒

       行邪淫:  1、堕三恶道。   2、若生人中, 妻不贞良。  3、眷属不得随意。   4、淫欲为因, 生死为果。生死者, 包括三, 即自生至死, 一切诸。以及死生生死, 轮回之。 ...(期间久暂, 随自发心) (二)、制意:   1、淫欲能系缚众生, 不令解脱。令众生造种种业, 受生死。为众恶之源,生死之本。  2、损自德行故, 染心看者, 越□尼罪,何况身犯。...

    忏云法师编

    |淫戒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9/23402225848.html
  • 从心观照 由根救拔

      文/普安精舍护法会会长        逢甲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郑保村   事非经过不知难,非受过不知,身心没经过煎熬的话,也没办法真正体验到;没有经过类似九二一大地震的天摇地动、山河变色,哪会打破青山不动、绿水常在的观念,又哪能体会坏;没经过水火刀兵的动荡、骨肉亲人的离散,哪会了解苦苦;没有经过禅坐的洗礼,哪能感受腰酸背痛、腿酸腿麻的艰辛,又哪能知道妄念不断、作不了...

    郑保村

    止观|静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1042526335.html
  • 东林慈善门诊部资助的第二批白内障患者已经启程

    耄耋之年的老人们,人生的之一“老”都得到了体现,希望老人们都能对人生有一个思考、对生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、对来生的去处有一个思考。希望老人们在手术过程中平平安安,重见光明。” 三点后,...

    佚名

    |东林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19223831697.html
  •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

    又再来,可以说是交煎,不堪言,真受不了!但是除了以外,还有许多未定的,如刀兵灾祸,真是一言难尽。(甲)刀兵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,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?凡事不离因果,过去造了的因,现在就要受的果,了知因果的关系,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。可是有一部份人,是不相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,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,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!既然不信因果,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?且请汝说说看!好,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745773.html
  • 尽情禅空色相----苏曼殊

     所以,逃禅也不容易啊!种种逃禅的特异方式,迫使我们返观人类自身的处境。忏尽情禅,空诸色相,为什么这样呢?佛经里已替我们作了很好注解,《涅槃经》上说人生有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,其中“爱别离”便是苏曼殊要忏尽情禅的原因。有情的生老病死,万物的生住异灭,世间的时序流转,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啊!   摘自《正法眼》1999年1期 ...

    曹顺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3948405.html
  • 忏尽情禅空色相

    不容易啊!种种逃禅的特异方式,迫使我们返观人类自身的处境。忏尽情禅,空诸色相,为什么这样呢?佛经里已替我们作了很好注解,《涅槃经》上说人生有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,其中“爱别离”便是苏曼殊要忏尽情禅的原因。有情的生老病死,万物的生住异灭,世间的时序流转,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啊!   摘自《正法眼》1999年1期 ...

    曹顺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49515.html
  • 安祥禅的修行方法

    来认识真正的自己。我们人常常犯的错误,就是看到太太不顺眼、孩子不顺眼、朋友不顺眼、领导不顺眼、干部不顺眼,就是自个儿好。这烦恼就来了,你每天所看到的,都是你不愿看到的。这就是佛法讲的之一--「怨憎...人才会下地狱,活人不会;或者你只看到活人担枷,没有看到死人受罪;其实活人也感觉得到地狱之。我的看法是「错误与烦恼同在,毁灭与罪恶同步。」也就是说:「当你走向罪恶的时候,就是走向毁灭;当你活在错误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552646.html
  • 佛教与成语序

    佛教基本教义中“四谛”之一的“谛”,即关于生死实是之真谛。,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。有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”等种种说法。其中,四指的是出生之、衰老之、疾病之、死亡之。佛教传入我国后,宣扬“四”之说的“生老病死”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。有些成语来源于佛教的修持实践。例如:“禅定”,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,端坐闭目,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,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、观照明净的...

    朱瑞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0554130.html
  • 的分析透彻,总纳为身心二,常言中的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生、老、病苦、死等七种痛苦乃生活中时刻都能感受到的,然众多之来自一源:即第八五蕴炽盛。为何?我们身心无非为五蕴(色、受... 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,认为佛教太重言,把人生说得不堪言,而有一种偏激的悲观厌世态度,,诚然,放眼俗世,苦乐皆有,似不应以偏盖全,不然人生一无是处,活在痛苦中的一生有何意思?但佛教是在彻悟人生真谛...

    悟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354258.html
  • 从心观照 由根救拔

    从心观照 由根救拔   文/普安精舍护法会会长        逢甲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郑保村   事非经过不知难,非受过不知,身心没经过煎熬的话,也没办法真正体验到;没有经过类似九二一大地震的天摇地动、山河变色,哪会打破青山不动、绿水常在的观念,又哪能体会坏;没经过水火刀兵的动荡、骨肉亲人的离散,哪会了解苦苦;没有经过禅坐的洗礼,哪能感受腰酸背痛、腿酸腿麻的艰辛,又哪能知道妄念不断、作...

    郑保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2060842.html